附件
江西省第八屆中小學教師“班班通”教學
資源應用成果展示活動方案
一、活動參加對象
“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學校教師、“薄弱學校改造”項目學校教師、具備“班班通”教學設施的其他學校教師。
二、活動學科設置
1.“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學校教師:小學美術。
2.“薄弱學校改造”項目學校教師:小學品德與社會、初中化學。
3.具備“班班通”教學設施的其他學校教師:小學語文、初中生物、高中英語、高中物理。
三、活動形式
1.“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學校教師:現場說課。
2.“薄弱學校改造”項目學校教師和具備“班班通”教學設施的其他學校教師:微課。
四、活動具體要求
活動按全省11個設區市分設11個活動區進行,省直管縣(市)活動的開展納入所在設區市組織。根據活動形式的不同制定具體的活動要求。
(一)現場說課
1.各設區市在轄區內“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學校教師中進行選拔并推薦一名教師參加省級活動,要求所有“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學校均要組織教師參加。省電教館將對教師的身份進行審查確認,沒有通過審查的教師不能參加活動。
2.參加活動的教師依據現行的課程標準和相應的教材選擇一個課時內容現場向評委及觀眾展示。現場說課時間為15分鐘。
3.其他
⑴教師自帶說課用教學資源及教案紙質稿(一式六份);
⑵省級活動教師按抽簽順序依次現場說課,評委根據現場說課評分標準(見附表1)對教師進行評分。
(二)微課
1. 報名
教師通過江西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www.jxeduyun.com)或江西省電教館網站(www.jxdjg.gov.cn)“江西省第八屆中小學教師“班班通”教學資源應用成果展示活動報名入口”報名,省電教館根據教師在活動平臺上的報名情況,對教師的身份進行審查確認,沒有通過審查的教師不能參加活動。
2. 上傳作品
教師在報名的同時需上傳一節5-10分鐘的微課視頻(格式為MP4)及相關課件、教學設計等(課題自定),作品上傳的同時進行公示,并接受網絡人氣投票。未按要求上報上述材料的教師取消參加省級活動資格,且不計入組織獎的評選。
3. 活動方式
各設區市根據活動所設學科分別選拔推薦1名教師參加省級活動。
參加省級活動的教師現場隨機抽取一個課題(知識點),根據所抽取的課題(知識點)內容利用網上的資源在限定的時間內(3個小時)進行教學設計并完成微課教學課件制作,再依據制作好的微課教學課件和教學設計,利用“班班通”設備,限在10分鐘內,向評委及觀眾現場進行展示。
4. 其他
⑴省級活動指定使用統一的教材版本,其中:小學品德與社會為北師大課標版,其他學科為人教課標版,教材自帶。全省統一命題,同一學段同一學科為同一課題(知識點);
⑵省級活動現場提供的設備及軟件:筆記本電腦、一體機(seewo西沃)、黑板,Microsoft Office 2007等;
⑶教師按抽簽順序依次進行現場展示,評委根據微課評分標準(見附表2),對教師進行評分。
⑷參加活動的教師最后得分為現場評委評分(占70%)和網絡評委評分(占30%)之和。每個選手由5名現場評委和30名網絡評委同時評分,其中網絡評委不對本地市選手評分。
五、推薦評委
為確?;顒庸?、公正、公開,今年擬同時設現場評委和網絡評委,均由各設區市推薦?,F場評委具體名額分配見附表3。網絡評委每個學科各設區市推薦3名。所有評委通過活動平臺進行網絡報名,并認真填寫活動平臺中評委推薦審批表(見附表4)的每項信息,經所在設區市審核后,于9月20日前上報省電教館。原則上不推薦本系統的工作人員擔任評委。
六、有關事項
各設區市于9月20日前完成本轄區中小學教師“班班通”教學資源應用成果展示活動的選拔推薦工作。
各設區市、縣(市、區)、中小學校均要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展示活動,擴大此項活動中小學校和教師的參與面,要求每個活動學段學科每個縣區最少組織五名以上(含五名)教師參加,并做到校、縣(市、區)、設區市逐級選拔??h區選拔情況納入設區市組織獎的考核。
各設區市的選拔及獎項設置可參照省級活動方式進行。各設區市開展活動前須將本轄區“班班通”教學資源應用成果展示活動方案報省電教館(包括所轄縣(市、區)活動方案)。
各設區市選拔后,將參加微課活動的教師通過活動平臺進行報送,同時將《評委推薦審批表》《現場說課登記表》、《微課登記表》、《活動推薦名單》、《各設區市所轄縣區教學點參加現場說課活動情況統計表》(見附表4、5、6、7、8)和各設區市組織活動工作小結(包括所轄縣(市、區)活動開展情況、活動時間、參與學校數、教師數等情況)紙質和電子文檔報省電教館。
省級活動時間、地點另行通知。
七、獎項設置
1.個人獎項設置
省級活動設一、二、三等獎。參加省級現場展示選手評選出一、二等獎,按學段分學科設一等獎4個、二等獎7個。三等獎按各設區市參加活動人數占全省參加活動人數3%的比例確定。為獲獎教師和指導教師頒發證書,每位參賽選手限報一名指導教師。
2.集體榮譽獎獎項設置
設設區市最佳組織獎5個,按以下表格中四個指標記分確定最佳組織獎。
指 標 | 排 序 | 記分 |
設區市獲獎積分: 一等獎數×7+二等獎數×4 | 按積分值由大到小排序 | 序號×0.4 |
設區市參與“活動”的中小學學校數百分比 | 按百分比由大到小排序 | 序號×0.2 |
設區市參與“活動”的中小學教師數百分比 | 按百分比由大到小排序 | 序號×0.2 |
設區市參與“活動”符合要求縣(區、市)的百分比 | 按百分比由大到小排序 | 序號×0.2 |
各地中小學學校數與中小學教師數均以《江西省中小學綜合信息數據庫管理系統》中的數據為準。
未按規定進行選拔和上報材料的,將取消最佳組織獎評選資格。
聯系方式:南昌市洪都北大道96號江西電教館研究部
郵 編:330046
聯 系 人:吳志強
電 話:0791-88510836
郵 箱:caigenwzq@qq.com
附表:1.現場說課評分標準
2.微課評分標準
3.各設區市現場評委推薦名額及學科分布
4.評委推薦審批表
5.現場說課登記表
6.微課登記表
7.活動推薦名單
8.各設區市所轄縣區教學點參加現場說課活動情況統計表
附表1
現場說課評分標準
授課人: 授課年級: 授課名稱:
項目 | 權重 | 評 審 標 準 | 得分 | 總計 |
說 教 材 | 15分 | 1.說明本課選題在教材體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知識點、能力點和德育點; | ||
2.說出教學目標的依據,目標要切合教材和學生的實際; | ||||
3.說出教學的重點、難點; | ||||
4.清楚地表達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安排合理 | ||||
說 教 法 | 10分 | 1.闡述教學方法及選擇的依據; | ||
2.教學方法靈活、實用; | ||||
3.能清楚地表述如何合理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 | ||||
說 學 法 | 10分 | 1.說出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方法; | ||
2.說出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能力和良好習慣的安排; | ||||
3.說出如何有利于創新精神和求異思維的培養,教學過程中如何能體現師生互動; | ||||
4.說出如何從教材特點出發,結合學生實際、滲透學法指導,操作性強,有利于培養學生學會學習; | ||||
說 流 程 | 10分 | 1.說出課程導入、思路,講解透徹; | ||
2.說教學主要活動,實驗環節的安排與調控; | ||||
3.簡要、明確說出反饋練習的質和量,并歸納總結; | ||||
說 應 用 | 50分 | 1.說出如何將媒體設施與教學內容的有機結合; | ||
2.闡述如何運用媒體設施與教育資源為教學目標服務; | ||||
3.說明如何運用媒體設施與教育資源,突破教學重、難點的策略和方法; | ||||
4.說明教學過程中,利用媒體設施與教育資源,創設教學情境、發揮“主導”作用,突出“主體”作用,培養學生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具體方案。 | ||||
教學特色 | 5分 | 1.在說課中或某個環節的設計,獨具特色,效果顯著; | ||
2.運用媒體設施與教學資源有獨具特色的主題或立意; | ||||
3.在說課過程中具有鮮明的個人教學風格。 |
附表2
微課評分標準
授課人: 授課年級: 授課名稱:
項目 | 權重 | 評 價 標 準 | 得分 | 總計 |
教學設計 | 10分 | 依據學科課程標準,圍繞教材的某個知識點進行針對性設計,設計合理,能夠有效解決教與學過程中的重點、難點、疑點等問題 | ||
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和完整性,包含學習導入、核心概念/知識點講解闡述、課堂小結或反思等環節。 | ||||
教學內容 | 10分 | 1.教學內容嚴謹,沒有科學性、知識性錯誤; | ||
2. 教學內容的組織與編排,符合學生的認知邏輯規律,過程主線清晰、重點突出,邏輯性強,明了易懂。 | ||||
教學方法 | 10分 | 1.符合教學目標和內容的要求,并能啟發學生思維,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教法靈活、多樣、新穎、具有創新意識; | ||
2. 循序漸進地實施教學目標,創設的教學情境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 ||||
教學能力 | 10分 | 1.指揮、調配得當,具有駕馭課堂的應變能力; | ||
2.傳授知識準確無誤,系統性強; | ||||
3.結構設計完整合理,層次清楚,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需要; | ||||
4. 基本功扎實,專業技能強,教態大方,親切而不拘謹。 | ||||
教學效果 | 10分 | 1.構思新穎,教學方法富有創意,不拘泥于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 | ||
2.教學過程深入淺出,形象生動,精彩有趣,啟發引導性強,有利于提升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性; | ||||
3.完成設定的教學目標,有效解決實際教學問題,促進學生思維的提升、能力的提高。 | ||||
“班班通”媒體設施及教學資源的應用 | 50分 | 1.媒體及教學資源的應用有利于完成教學目標,有利于解決重、難點; | ||
2.根據實際情況和教學需要,選擇恰當的媒體和資源,與教學過程有機結合,營造一種新型的教學環境,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征的教與學方式,促進教學的最優化; | ||||
3.媒體及教學資源的應用有助于提高學習效果,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個性培養及心智技能、自學能力、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創新能力的提高; | ||||
4.媒體及教學資源的選擇科學、合理,與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密切結合,教學效果顯著; | ||||
5.設計的教學課件緊密結合教學,制作精美,格式規范。 |
附表3
各設區市現場評委推薦名額及學科分布
設區市 | 小學語文 | 小學美術 | 小學品德與社會 | 初中化學 | 初中生物 | 高中英語 | 高中物理 | 合計 |
南昌 | 1 | 1 | 1 | 1 | 4 | |||
九江 | 1 | 1 | 1 | 1 | 4 | |||
景德鎮 | 1 | 1 | 1 | 3 | ||||
萍鄉 | 1 | 1 | 1 | 3 | ||||
新余 | 1 | 1 | 1 | 3 | ||||
鷹潭 | 1 | 1 | 1 | 3 | ||||
贛州 | 1 | 1 | 1 | 3 | ||||
宜春 | 1 | 1 | 1 | 3 | ||||
上饒 | 1 | 1 | 1 | 3 | ||||
吉安 | 1 | 1 | 1 | 3 | ||||
撫州 | 1 | 1 | 1 | 3 | ||||
合計 | 5 | 5 | 5 | 5 | 5 | 5 | 5 | 35 |
注:各設區市按以上指定的學科推薦現場評委,同時按以上每個學段學科各推薦3名網絡評委。
附表4
評委推薦審批表
評委類別 | □現場評委 | 江西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賬號 | 1寸彩色免冠 照片 | ||||||
姓 名 | 性 別 | ||||||||
出生年月 | 學 歷 | ||||||||
職 稱 | 職 務 | ||||||||
工作單位 | 任教學段學科 | ||||||||
聯系地址 | 郵 編 | ||||||||
單位電話 | 家庭電話 | 手 機 | |||||||
電子信箱 | |||||||||
主要工作經歷及業務成績(可自行加頁):
| |||||||||
所在學校意見 | 設區市推薦意見 | 江西省電教館審批意見 | |||||||
(蓋章) 年 月 日 |
(蓋章) 年 月 日 |
(蓋章) 年 月 日 | |||||||
評委推薦條件:
1、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質,愛崗敬業,為人師表,師德高尚,教育觀念先進;
2、對所任教學科有較系統的、堅實的基礎理論知識,精通業務、治學嚴謹,具有改革創新精神;
3、具備高級專業技術職稱五年以上,最好為特級教師或學科帶頭人(特殊項目可適當放寬條件);
4、中小學教師近三年需一直從事一線教學,熟悉所任教學段、學科教材;各級教育部門的教育管理人員和教研人員需具有一線教學經驗。
附表5
現場說課登記表
設區市(蓋章)
課題名稱 | 作者照片 (1寸彩色免冠) | ||||||||
學科 | 小學美術 | 教材版本 | |||||||
年級 | 冊別 | □上 □下 | |||||||
章節 | |||||||||
教師姓名 | 性別 | 出生年月 | 單 位 | 聯系電話 | |||||
聯系地址 | 郵政編碼 | ||||||||
指導教師姓名 | 指導教師單位 | ||||||||
我(們)同意江西省電化教育館合理使用我(們)的作品,并將我(們)的作品整理、加工、制作、編輯成冊,供廣大中小學教師交流學習。
教師簽名:
年 月 日
附表6
微課登記表
設區市(蓋章)
網上上傳課題名稱 | 江西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賬號 | 作者照片 (1寸彩色免冠) | ||||||||
學科 | □小學語文 | 教材版本 | ||||||||
年級 | 冊別 | □上 □下 | ||||||||
章節 | ||||||||||
資源來源 | □江西省基礎教育資源網 □江西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 □國家基礎教育資源網 □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 | |||||||||
歷年任教年級(可多選) | 小學 |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四年級 □五年級 □六年級 | ||||||||
初中 |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 |||||||||
高中 |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 |||||||||
教師姓名 | 性別 | 出生年月 | 單 位 | 聯系電話 | 是否示范校 | |||||
聯系地址 | 郵政編碼 | |||||||||
指導教師 | 指導教師單位 | |||||||||
我(們)同意江西省電化教育館合理使用我(們)的作品,并將我(們)的作品整理、加工、制作、編輯成冊,供廣大中小學教師交流學習。
教師簽名:
年 月 日
附表7
活動推薦名單
設區市 | 學段 | 學科 | 課題名稱 | 教師姓名 | 教師單位 | 聯系電話 | 指導教師姓名 | 指導教師單位 |
附注:參加本屆“活動”的學校數: 所;
參加本屆“活動”的教師數: 人。
設區市(蓋章)
年 月 日
附表8
各設區市所轄縣區教學點參加現場說課活動情況統計表
縣(區、市) | 主管中心小學 | 教學點名稱 | 教師姓名 | 課題名稱 | 聯系方式 |
設區市(蓋章)
年 月 日